《攀枝花市“十四五”地質災害防治規劃》《攀枝花市地質災害防治規劃(2021-2035)》政策解讀
來源:攀枝花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發布時間:2022-12-05 選擇閱讀字號:[ 大 中 小 ] 閱讀次數: 0
《攀枝花市“十四五”地質災害防治規劃》《攀枝花市地質災害防治規劃(2021-2035)》已經攀枝花市人民政府批復同意,并正式印發實施。現將有關內容解讀如下。
一、編制依據
《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國務院令第394號)第十一條第二款規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會同同級建設、水利、交通等部門,依據本行政區域的地質災害調查結果和上一級地質災害防治規劃,編制本行政區域的地質災害防治規劃,經專家論證后報本級人民政府批準公布,并報上一級人民政府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備案。
二、編制背景
攀枝花市地層巖性復雜,斷裂構造發育,地質災害易發多發,防范應對形勢復雜嚴峻。
“十三五”期間,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和自然資源廳的關心指導下,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相關部門密切配合,廣大基層干部群眾共同努力,全市累計籌措中央和省級財政專項補助資金2.8億余元,開展重大地質災害工程治理71處,排危除險47處,實施避險搬遷546戶,消除地質災害隱患點363處,減少受威脅人員1.2萬余人,地質災害防治取得了顯著成效。
為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防災減災救災重要論述及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統籌發展和安全的決策部署,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切實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避免和減少地質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依據《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四川省“十四五”地質災害防治規劃》《攀枝花市“十四五”應急體系建設規劃》,銜接《攀枝花市地質災害全域綜合整治三年行動方案(2021-2023年)》,編制了《攀枝花市“十四五”地質災害防治規劃》和《攀枝花市地質災害防治規劃(2021-2035)》,明確全市未來五年及中、長期地質災害防治總體思路、工作目標和主要任務。
三、規劃目標和期限
(一)攀枝花市“十四五”地質災害防治規劃
“十四五”期間,全面完成規劃期內地質災害風險調查評價、風險預警管控、重點城鎮整治、治理與避險搬遷、信息化建設和防治能力提升等綜合防治體系建設任務,全市地質災害風險進一步降低,地質災害防治能力明顯提升。
1.綜合防治體系運轉更加高效。地質災害“隱患點+風險區”雙控體系建設不斷深化,重大風險防范化解機制日益健全,防治項目和資金管理更加高效,行業監管和市場參與制度更加完善,科技支撐引領更加顯著,地質災害信息化水平明顯提升。
2.風險防范和監測預警更加精細。實現市、縣兩級地質災害風險調查評價全覆蓋,完成5個縣(區)1:50000和市級1:100000地質災害風險調查評價,實施5個縣(區)域斜坡風險詳查、1:10000重點鄉(鎮)精細化調查項目,分年度開展全市隱患遙感識別分析。
3.隱患威脅和災害風險明顯降低。完成地質災害全域綜合整治三年行動計劃,實現威脅縣城、鄉(鎮)及其他人口聚居區的重大地質災害隱患風險有效控制,實現威脅30人以上的地質災害隱患基本可控、威脅30人以下的險情緊迫地質災害受威脅群眾“能搬盡搬”。實現全市消除地質災害隱患點127處以上,減少受地質災害威脅人數5600人以上。
4.防治能力現代化水平持續提升。實現市內外高校、科研院所和專業技術單位深度融合,地質災害防治產學研用機制更加完善,加強地質災害防治科研人才隊伍和支撐保障體系建設,地質災害防治關鍵技術科研攻關和成果轉化取得新進展。
規劃期限為2021-2025年。
(二)攀枝花市地質災害防治規劃(2021-2035)
到2035年,全面完成規劃期內地質災害風險調查評價、風險預警管控、重點城鎮整治、治理與避險搬遷、信息化建設和防治能力提升等綜合防治體系建設任務,高質量、高水平建成平安攀枝花。
1、近期目標。全面完成5個縣(區)1:50000和市級1:100000地質災害風險調查評價,實現市、縣兩級地質災害風險調查評價全覆蓋。實施5個縣(區)域斜坡風險詳查、1:10000重點鄉(鎮)精細化調查項目,完成年度隱患遙感識別監測任務,探索建立地質災害風險雙控體系。
實施地質災害綜合治理,實現威脅縣城、鄉(鎮)及其他人口聚居區的重大地質災害隱患風險有效控制,威脅30人以上的地質災害隱患基本可控、威脅30人以下的險情緊迫地質災害受威脅群眾“能搬盡搬”。實現全市消除地質災害隱患點127處以上,減少受地質災害威脅人數5600人以上。
實現市內外高校、科研院所和專業技術單位深度融合,地質災害防治產學研用機制更加完善,加強地質災害防治科研人才隊伍和支撐保障體系建設,地質災害防治關鍵技術科研攻關和成果轉化取得新進展。
2、中期目標。深入開展地質災害精細化風險調查評價工作,逐步摸清全市地質災害風險底數和孕災因子,實施5個縣(區)域斜坡風險詳查、1:10000重點鄉(鎮)精細化調查項目,試點1:2000地質災害風險評估示范區(點)建設,逐步完善地質災害風險雙控體系,持續開展年度隱患遙感識別監測任務,暢通隱患監測與網格管理的交流渠道。
積極推進避險搬遷、治理工程和后期管理和維護,實現全市地質災害隱患點動態清零,消除隱患點不少于104處,減少受地質災害威脅人數5000人左右。
加強與專業技術單位的交流合作,探索建立劃片區技術支撐體系,充分發揮專業技術優勢。
3、遠期目標。全面開展地質災害精細化風險調查評價工作,完成5個全市重點鄉(鎮)和聚居區1:10000地質災害風險調查評價項目,實現縣(區)級和高風險鄉(鎮)級地質災害風險精細化調查全覆蓋。逐步鋪開1:2000地質災害風險評估工作,健全地質災害風險雙控體系,為地質災害網格化精準管理提供基礎,建成覆蓋全市中、高風險區的地質災害監測與風險雙控網絡體系,利用相對成熟的理論和高新技術,實現互聯互通信息實時傳輸與發布。繼續推進地質災害綜合治理工程,突發性地質災害發生率和地質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顯著降低。
規劃期限為2021-2035年。
四、主要內容
(一)攀枝花市“十四五”地質災害防治規劃
共包括六章。
第一章現狀與形勢。闡述了全市地質災害現狀,總結了“十三五”期間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成效,分析了“十四五”期間面臨的地質災害防治形勢。“十四五”期間面臨新構造運動頻發、氣候變化異常、人類工程活動的影響加劇等嚴峻形勢,防災任務依然繁重。
第二章總體要求。明確了“十四五”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規劃目標。即到2025年,全面完成規劃期內地質災害風險調查評價、風險預警管控、重點城鎮整治、治理與避險搬遷、信息化建設和防治能力提升等綜合防治體系建設任務,全市地質災害風險進一步降低,地質災害防治能力明顯提升,公眾生命財產安全切實得到保障,地質災害對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的影響顯著減輕,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攀枝花提供更加有力地質安全保障。
第三章地質災害防治分區。一是地質災害易發分區。根據地形地貌、巖土類型、地質構造、水文地質等自然條件及人類工程活動等因素,結合縣(區)1:50000、市級1:100000風險調查評價成果,將全市劃分為地質災害高易發區、中易發區、低易發區三級。其中,高易發區主要分布于仁和區、米易縣和鹽邊縣,面積約338.24km2,占總面積的4.56%;中易發區面積約3478.38km2,占總面積46.92%;低易發區面積3597.38km2占總面積的48.52%。二是地質災害危險分區。在地質災害易發性分區基礎上,疊加量化后的降雨因子圖層,將全市地質災害危險性等級劃分為高危險區、中危險區、低危險區三級。其中,高危險區以點狀散布于三區兩縣,面積約386.80km2,占總面積的5.22%;中危險區面積約3177.05km2,占總面積的42.85%;低危險區面積約3850.15km2,占總面積的51.93%。三是地質災害風險分區。依據地質災害易發程度、孕災地質條件和承災體特征,將全市劃分為高風險區、中風險區、低風險區三級。其中,高風險區面積約14.47km2,占總面積的0.20%;中風險區面積約2419.14km2,占總面積的32.63%;低風險區面積約4980.39km2,占總面積的67.18%。四是地質災害防治分區。在地質災害易發分區、危險分區基礎上,結合市級1:100000風險分區進行地質災害防治分區,劃分為13個防治亞區,其中包括仁和區、米易縣和鹽邊縣3個重點防治亞區,面積約615.78km2,占總面積的8.31%;5個次重點防治亞區,面積約1935.06km2,占總面積的26.01%;其他5個一般防治亞區,面積1935.06km2,占總面積的65.68%。
第四章地質災害防治任務。從六個方面提出了“十四五”期間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主要任務。一是隱患識別和風險調查評價。部署了1:50000縣(區)級地質災害風險調查評價,1:100000市級地質災害風險評價及應用項目,地質災害斜坡風險詳查和全市地質災害隱患綜合遙感識別四個子項目。二是地質災害風險管控。部署了中、高風險區地質災害風險管控,年度地質災害隱患、風險排查,突出隱患點分級分類管理三個子項目。三是監測預警體系。部署了群測群防專職監測,群專結合監測預警,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預報三個子項目。四是全域綜合治理。部署了350戶避險搬遷,不少于51處的重點地質災害隱患點治理工程,不低于20處工程后期維護和“工程治理+”四個子項目。五是增強防災抗災能力。部署了專業支撐體系建設,人才隊伍建設,裝備和物資建設,法規制度建設和基層動員能力建設五個子項目。六是提高信息化水平和科技支撐能力。部署了地質災害智慧防災云系統應用,地質災害高分遙感應用,地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升級和重點地段地質災害隱患LiDAR判識應用四個子項目。
第五章工作經費概算、籌措與效益分析。測算了“十四五”期間地質災害防治經費概算、籌措和效益分析。參考攀枝花市和重點地區地質災害調查評價、監測預警、防治工程取費標準及相關行業標準,按2021年靜態物價水平概算,規劃期內實施總經費約為23979萬元。同時,提出了九項經費籌措要求,從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三個方面分析了效益。
第六章保障措施。提出從組織領導、資金保障、監督管理、監督評估和宣傳引導五個方面建立保障措施體系,保障項目有效、有力、有序推進。
(二)攀枝花市地質災害防治規劃(2021-2035)
共包括六章。
第一章地質災害背景及現狀。介紹了全市自然地理、地質環境、地質災害分布規律與發育特征、“十三五”地質災害防治成效、地質災害發展趨勢預測。攀枝花地貌類型復雜多樣,氣候立體、降雨高度集中,水系發達,地層巖性多樣,構造斷裂發育,地下水活動強烈,人類活動劇烈,為地質災害發育提供基礎,防災形勢嚴峻,任務繁重。
第二章地質災害防治思想、原則和目標。明確了2021至2035年的目標:到2035年,全面完成規劃期內的綜合防治體系建設任務,高質量、高水平建成平安攀枝花。
第三章地質災害分區。與“十四五”地質災害防治規劃內容一致。
第四章地質災害防治任務。從六個方面提出了近、中、遠期的地質災害防治主要工作任務。其中近期規劃任務與“十四五”地質災害防治規劃內容一致。一是隱患識別和風險調查評價。中期,全覆蓋完成縣(區)域地質災害斜坡風險詳查項目,試點10處高風險區1:2000地質災害風險評估項目。遠期,部署覆蓋全市的縣(區)級和高風險鄉(鎮)級地質災害斜坡風險詳查項目和13處1:2000地質災害風險評估項目。二是地質災害隱患和風險雙控。中期擴大風險管控區域,部署了100處網格化管理區,并按隱患與風險雙控體系調整排查和分級分類管理兩個子項目的工作重心。遠期,完成地質災害隱患與風險雙控全覆蓋,制定《地質災害風險雙控制度》,形成全市地質災害隱患點、網格、風險區的一體化動態管理體系。三是監測預警體系。在2021年至2035年統一部署了群測群防專職監測,群專結合監測預警,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預報三個子項目。四是全域綜合治理。中期,通過統計“十三五”期間地質災害治理情況,測算部署了100處地質災害新增隱患點治理工程,500戶地質災害新增隱患點避險搬遷以及不低于20處工程后期維護。遠期,部署了50處地質災害新增隱患點治理工程,300戶地質災害新增隱患點避險搬遷,開展不低于20處工程后期維護。五是增強防災抗災能力。在2021年至2035年統一部署了專業支撐體系建設,人才隊伍建設,裝備和物資建設,法規制度建設和,基層動員能力建設五個子項目。六是提高信息化水平和科技支撐能力。在2021年至2035年統一部署了地質災害智慧防災云系統應用,地質災害高分遙感應用,地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升級和重點地段地質災害隱患LiDAR判識應用四個子項目。
第五章工作經費概算、籌措與效益分析。測算了規劃期內的地質災害防治經費。參考攀枝花市和重點地區地質災害調查評價、監測預警、防治工程取費標準及相關行業標準,按2021年靜態物價水平概算,規劃期內實施總經費約為68289萬元,其中近期實施經費約23979萬元,中期實施經費約26765萬元,遠期實施經費約17545萬元。同時提出了九項經費籌措要求,從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三個方面分析了效益。
第六章保障措施。從組織領導、資金保障、監督管理、監督評估、科技創新和宣傳引導六個方面建立保障措施體系,保障項目有效、有力、有序推進。